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竞赛小说 www.jsxs.net,最快更新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最新章节!

    一

    任何关于自然规则的命题都或多或少会触及宗教。时至今日,即使在这些问题上,信念也越来越依赖于对事实的观察。如果一个非凡的普遍秩序在宇宙中被发现,那么这种规则性一定有其原因,科学一定要考虑哪些假说可以解释这一现象。有一种解释的方式,当然就是假设这个宇宙被一种高级力量制定了规则。但是,如果不管是一切现象对法则的服从,还是法则本身的特性(善、美、简洁),都无法证明宇宙存在着一个统治者,那么不难预料,对于任何摆脱了传统辖制的头脑来说,还有什么其他证据会更有分量。

    然而,即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绝对否定的回答,宗教也不能说因此就被摧毁了,因为这里面依然涉及信念,不管这些信念与我们的有多么不同,而我们能够从这些信念中发现宗教的一些关键特征,而这些未必要求假设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神。

    比如说,它告诉地球上无数愚蠢的追随者,最完美的神以一种永恒的沉睡的方式隐藏在世界上,这和不存在没有什么区别。无论它有没有名字,只要拜读过M.瓦舍罗的作品的人,都很难说他对宗教有多么热忱。他崇拜完美、最高理想,但他也想到理想的概念和它真实的存在是矛盾的。[38]实际上,M.瓦舍罗发现,他完全可以说“不存在”是完美的一种核心特质,正如安瑟伦和笛卡尔曾做出过截然相反的论断一样。我承认,与实证神学相比,以上这几种立场在一个方面是更符合宗教态度的:只要神呈现给安瑟伦或者瓦舍罗,并且显示出他壮丽的特质,无论是在白天或者黑夜,而他们只要认出了可敬的神,马上就会跪地敬拜。然而,实证神学家会要求神来确证自身,这就需要详细考察可靠程度,衡量他在世间现身的可能性,在这之后,他们才会慎重地献出敬意,同时他们坚持认为,只有真实存在的事物才是值得崇拜的。

    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宇宙的任何一般特征、任何自然的特殊习惯、任何普遍适用和有效的法律,这样的发现都将在我们所有未来的推理中起到关键作用,因为这对于逻辑原则十分重要。另外,我们也可能发现此类特征是找不到的,每个发现的规律性都是有局限性的,这对逻辑同样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宇宙概念,如何思考事物的整体,是推理理论的根本问题。

    二

    正如两三百年前一样,科学人士正在努力解释太阳系以及构成银河系的各个星团的形成,它们都是由原子偶然汇聚形成的。这个理论最伟大的阐述者,当被问及他怎么能写了这样一部关于世界体系的巨著却一字不提世界的创造者时,他完全符合逻辑地回答道:“我不想要这种假设。”但是,实际上与这个回答一样,他的理论并不与神学相悖。物质应该由遵守力学法则、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结合在一起的分子组成;正是由于这些规律(没有尝试进行解释),太阳系的总体布局才是合理的,而不是随意的。

    如果任何一个人曾经认为宇宙就像是掷骰子,神学家就会严厉地驳斥他。约翰·蒂洛森说:“比方说,一个人把一堆写有字母的纸在袋子里摇匀,扔到地上,然后随便捡了几片,突然发现(几片纸组合以后)是一首美妙的诗歌!这样的可能性会有多大呢?一首小诗尚且如此,何况宏大的世界?”这个纯粹随机的世界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极为不同,里面没有法则,不同物体的特征是完全独立的,任何普遍的东西都是运气,任何普遍的命题都无法得出。而无论我们在宇宙秩序方面得出何种结论,有一点都是确定的:世界不仅仅是随机混合的产物。

    但是,世界到底能不能做出这样一首美妙的诗,这就另当别论了。当我们在晚上仰望天空时,我们很容易观察到众星不是简单地在天空中闪耀,但是在布局上似乎也不成任何精确的体系。于是,探究宇宙的有序程度就是值得的。首先,让我们问一句: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否比纯粹的随机世界更有秩序?

    任何一致性或自然法则都可以用“每个A都是B”的形式表达,就像每条光线都是一条非曲线,每个物体都受到一个向地心的加速度一样。这也就是说,“不存在任何不是B的A”;没有弯曲的光线,没有物体不受到一个向地心的加速度;于是,统一性就在于某些特性的组合是不存在的(此处即为A和非B)。[39]反过来说,每种不存在的特性组合也会构成自然的统一性。因此,假设人们从来没有发现特性A和特性C组合在一起:例如,人们从来没有发现“愚蠢”这一特性和“大脑发育完善”这一特性组合在一起,于是A类中不包含C,或者所有A类都是非C类(也就是说,每个愚蠢的人都有一个发育不完善的大脑)。对于A而言,这是普遍真实的东西,是世界的统一性。因此,我们看到,在没有统一性的世界中,人们无法排除任何逻辑上可能的特性组合,每个组合都会存在于某个对象中。但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物体一定在某些特征上有所不同,哪怕只有一处。因此,在两个不同的对象中找不到与之相同的特性组合;并且,在这个随机的世界中,每个特性组合相同的对象都属于同一类。假设一个简单的世界只有5种特性[40],我们可以用A、B、C、D、E来表示,并且用a、b、c、d、e来表示各自的反面;然后,因为这些字符有25种(即32种)不同的组合,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确定每一个组合,这个世界将仅仅只有32个物体,特性列表如下所示。

    表1

    比方说,这五种基本特性可能是硬、甜、香、绿、亮。这样的话,就会有“硬甜香绿,但是不亮”的物体,还有“硬甜香,但是不绿也不亮”的物体。以此类推,所有组合就形成了。

    这就是一个完全随机的世界所呈现的样子,并且这就是我们能想象到的最系统的排列办法了。如果把一堆字母从袋子里倒出来显得杂乱无章,这也只是部分随机。在那种情况下,空间法则仍然是被严格遵循的,并且字母形成的样子还是有很多规律性的。结果是有些元素有秩序,有些元素没有秩序,这就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到的。蒂洛森在一篇被引用的文章中问道:“将20,000名盲人从英格兰的一些偏远地方送到索尔兹伯里平原,他们要从拖沓徘徊的状态转变到排好队列,像军队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登记,需要多长时间?”但是,比起无数盲目的部分如何汇集起来,这一事件还是更容易想象到的。的确是这样,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这些盲人根本不会有秩序地排队。简而言之,尽管世界上存在大量的规则,但这世界看上去并不那么有秩序,而且不如完全随机的世界那样有秩序。

    但是,如果不将接下来我要讲的很重要的逻辑原则[41]考虑进去,我们是永远也无法弄清这个问题的。这一原则就是:任何复数性的(也就是多个)物体都会拥有专属于它们自己的共同特性。而在这里“特性”这个词某种程度上包含反面特性,比如不礼貌、不平等;也包含正面特性,比如礼貌、平等。为了证明这一理论,我会随意举两个物体,A和B,来展示它们有哪些专属的共有特性。A和B各自拥有某些与其他一切物体相区别的特性,称A性和B性。与正面特性A性对应的是反面特性非A性,所有物体除了A性以外都具有非A性。B与之同理,所有物体除了B性以外都具有非B性。这两种反面特性共同存在于A和B以外的一切物体;而非A性和非B性的结合形成一种混合特性,被称为非A-B性。也就是说,不管A还是B都不具有这种特性,但其他物体都具有。这种特性与其他特性一样,也有其对应的反面,非非A-B性,就是A和B两者都有、而其他物体都没有的特性。显然,以上内容也可以推广到任意数量的物体上。证明完毕。

    在任何一个世界之中,无论是何种情况,每一个群体肯定都会至少有一个专属的特性。为命名方便起见,我们可以将每一个物体组合专属的各个特性视为一个特性,于是,每个可能的物体组合就都有一个专属的特性。假设一个世界包含5个物体,分别是α、β、γ、δ、?。然后,对于31个组合中的每一个个体,将有一个专属的特性(如果加上“不存在”,那就是3 2个,即25),如下表所示。

    表2

    这就向我们展示了这种“随机世界”概念[42]中内在的矛盾。在一个有32个物体的世界里,特性的数量不是243,即35种————这是随机世界的概念规定的数量————而是至少有232种,也就是4,294,967,296种,并且它们不仅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彼此之间还存在着一切可能的关系。

    进一步可以看到,如果我们以抽象的方式来看待特性,不考虑它们的相对重要性等,那么世界上可能没有多大秩序性可言,不同人之间关系的连接完全由逻辑来维持。这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承认推理,那么就一定要承认这一事实。

    为了从抽象的本源一窥究竟,我们有必要从事物的特性加以考量,这也是认知的原点和生物的活力。在设想随机世界的时候,我们不妨假设它只在我们关心的一切重要特性上没有统一性,而不是在所有特性上都没有。首先,这样的世界中不会有什么新鲜事。直接刺激感官的特性数量不多,只有它们对我们可能感兴趣的事物具有重大意义。整个宇宙毫无体系可言,杂乱无章,没有什么好去探究的。其次,我们的行为也好,自然事件也好,对这样一个世界都不会产生重要的后果。责任是完全谈不上的,我们只能承受发生的事情罢了,不管是好是坏。于是,发展智力或意志力的动力也就没有了,我们既不应该行动,也不应该思考。我们不应该有记忆,因为记忆取决于人体的法则。即使我们拥有感官,处境也会与现在的低等动物一样————假设只有瞬间的意识,而没有记忆。当然,这不过是说说而已,因为那根本算不上是意识。于是,我们可以说,所谓随机的世界,就是从智力相当低下的动物的视角来看我们现在的世界。在水螅看来,现实世界几乎就是纯粹的随机。对于一种动物而言,自然的统一性越重要,它的智能程度也就越高。

    所以,从自然的秩序中并不能拿出证据来证明上帝的存在,除非一个有限的心智能够证明无限的存在。

    三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考察了归纳或综合推理的本质。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样本选择的过程。我们抽取的样本属于同一种类,但不是从同一类中精心挑选的,而是随机抽取的。这些样本在许多方面都有共性。现在,如果第二个样本和第一个样本在大多数方面都有共性,那么我们就可能据此关于这些特性做出一个推断。但是,这个推断既不符合归纳的性质,也不是有效的(除特殊情况外),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抽取的第一个样本得到的吻合数据都是无意义的、偶然的。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从惠勒的《各年龄、国籍自由思想家传记词典》(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Freethinkers of All Ages and Nations)中挑出了前五名诗人的死亡年龄。他们分别是:

    埃格德(Aagard),48;

    阿贝伊勒(Abeille),70;

    阿布罗拉(Abulola),84;

    阿布诺瓦斯(Abunowas),48;

    阿克兹(Accords),45。

    这五个人的年龄有如下共同特性:

    1.组成每人年龄的两个数字除以3,余数都是1;

    2.取每人年龄的十位数的n次方,n等于年龄的个位数,再除以3,余数都是1;

    3.包括1在内的每个年龄的质因子总和,能被3整除。

    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种数字间偶然的共性有无数种可能。但是假设我们不是因为样本的普遍性而研究这种特性,而是因为某种特性的重要性、显著性或其他原因,在取样本前就选定了一个特性,那么,由于所选中特性出现的比例很高,我们随机挑选的两个样本有极大概率是有共性的。在整个样本中事先指定特性出现的频率,和从此类样本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中这种特性出现的频率几乎相同,这种推理就是归纳。如果事先没有指定特性,而我们在一个样本中也发现了这种特性显著,就只能说明这种特性可能在这一整类样本中都比较显著。如果愿意的话,我们可以把这种猜测当成推理————一种对可能性的推理。但是,为了印证它是否真的显著,我们还要再抽取一次。除了事先指定一种特性,然后抽取一个样本查看,我们还可以指定两个特性,用同一个样本查看两个特性出现的相对频率。这就能一次做两个归纳推理。当然,不管我们同时分析两个,还是分别分析,最后所得结论都不能确定其正确性。不管是指定两个,还是任意有穷个特性,得到的结论都不会有质的区别。现在,任何一种事物中引起我们强烈兴趣的特性,数量其实都比想象中的要更少、更适中。我们一定会查看关于这些特性的样本,这些特性可能不是预先指定的,而是预先确定的(实际上是一回事)。然后我们会推断,这些样本在这些特性上可以代表整个样本种类,但是我们仍要记得这不是一个可靠的推理,因为收集样本以前,这些特点就已经被锁定,要在样本中寻找它们了。

    这个归纳理论的论证是在一些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原则和方法已被广大学者接受和采用,他们在各自的具体领域中都表现出了知识和能力,因此有资格对此做出判断。然而,不知为何,这个理论本身却没有被那些阐释综合推理的学者记录下来。在这方面最广为人知的阐述来自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即归纳的有效性取决于自然的统一性原则————也就是说,归纳遵循的原则是,一旦事情在足够相似的环境下发生过,那么每当同样的环境再次出现,事情就会再次发生。适用条件是:不同事物属于同一类别,组成相似的环境,且相似性“足够”的情况下,这样才叫归纳。“事情发生过”的意思是,我们发现一些事物有一个特性,然后我们可能期望看到的是:每当同样的环境出现,事情就会再次发生,也就是说,同一种类下的所有这些事物应该都有同样的特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