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竞赛小说 www.jsxs.net,最快更新中华帝国史最新章节!

了农奴境地。1183年,就在蒙古征服前夕,农奴在全部金朝人口超过五分之一:据记载,在全部6158636名居民中,有1345947人为农奴。

    当蒙古人在北方取代女真之后,他们占据了为金朝贵族利益而组织起来的全部封地与采邑。在华南,也即昔日的宋帝国,蒙古人以类似的规模没收土地;成吉思汗宗族的诸王,甚至是并不重要的蒙古贵族(那颜,把那秃儿),也能获赏一块很好的土地,作为他们的私产。一旦这种纯粹的掠夺期告一段落,为了让中国经济重新发展,蒙古人设计出了一种以高利率向汉人发贷款的方法:————这批汉人,与在征服时期在农村里经常被他们逼为农奴的,或者在城市中业务被掠夺的是同一批人。这些贷款由钱庄行会或商号做中介来生效,后者通常都由被蒙古人称为“鄂托克人”的穆斯林所组成。这些来自布哈拉与撒尔马罕的伊斯兰教徒,马上就能扮演一种角色,类似于中世纪欧洲的伦巴第人和18世纪法国的包税人。“在蒙古时期,他们是远东的大钱商。”伯希和如是说。这些人想必极为贪婪,因为在1298年,忽必烈的继承者铁穆耳大汗,意识到不得不保护华南人口免受他们的勒索,或者更准备地说,是躲过雇佣他们的蒙古贵族之压榨。民众得到保证,将抵制穆斯林行会的高利贷需求,以及占有债务人的妻儿。

    除了这一特殊问题,在其官方立法《元典章》中,蒙古王朝同样关注在大庄园劳作的奴隶、农业劳工和佃农地位之普遍改善。相比宋代立法所做的事情,它试图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些不幸的人抵抗其主人的压迫。1295年,铁穆耳执政首年的一项法令,甚至禁止蒙古贵族在庄稼地里骑马,以防伤害谷物。“14世纪早期的元代法律,”马伯乐说,“将土地所有者殴打农业劳工或佃农致死列为犯罪行为,要杖责一百零七下。佃家的生活非常艰辛,在有些场合,有必要下令减少过于沉重的租税。1285年,江苏的税收减少了一成,到1304年减少了两成,1354年,这一举措被普及到了整个帝国。”

    蒙古人在中国的的宗教政策,特别值得关注。

    马可·波罗观察到,对于各类宗教,忽必烈都表现出了最大程度的宽容,或者说一种普遍的仁慈。这一态度有着双重原因。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的宗教基础,是某种形式的萨满教,它敬畏掩藏在天空、山脉与水源之中的每一种可能的力量之表现形式;而出于同样的有些迷信活动的畏惧,它还崇敬一切奇迹创造者的力量。因此,所有已经确立的宗教,以及代表它们的形形色色之教士,都有资格同样得到这种谨慎的尊重。而且,像忽必烈这样一流的政治家,很快就会意识到安抚这些不同派别的宗教人士对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与这些成型宗教缔结了不止一份,而是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的协定。当他取代了宋朝皇帝,成为这个古老帝国的宗教领袖之时,忽必烈履行了国家儒教必须的仪式姿态,但他还没有把儒家文士争取过来之前,就开始寻求佛教与道教的支持,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利用这种支持,来反对儒家学者顽固不化的宋朝正统观。为达到此一目的,忽必烈计划组建作为国家教会的佛教与道教团体,各个宗教的领袖由他来提名,并对他负责。这也正是拿破仑对教会与国家关系的设想。

    除了古老的蒙古宗教萨满教之外(他未曾完全抛弃之),忽必烈的个人偏好,无疑是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当被邀请充当佛教徒与道教徒之间某些宗教争议的仲裁者时,他的决定明显地偏袒前者,而不利于后者。根据马可·波罗的记录,他有一些从锡兰带回来的佛教徒圣物。忽必烈将一位年轻的佛教圣僧————八思巴喇嘛————从吐蕃召到了自己的皇宫。后者成为了他的朋友和被保护者,并领命模仿西藏字母表的样式,为蒙古人设计字母————这项工作最终没有任何进展,蒙古人更偏爱源于叙利亚的突厥——维吾尔字母表。

    忽必烈的继承人继续偏爱佛教徒,特别是吐蕃喇嘛,甚至变本加厉。多亏了帝国的这种保护,一种喇嘛教教权主义在中国不无阻挠的情况下发展起来了。正如这一时期的一份政府报告声称:“人们看到这些喇嘛进入大小城市,他们在当地并不住进客栈,而是留宿在了私人宅邸,并将其主人赶走,以便更轻易地勾引后者的妻子。他们并不满足于纵情酒色,还要从民众那里拿走他们本来就不宽裕的钱财。他们是大众的吸血鬼,甚至比收税官更为残忍。”这番评价毫无新意:是儒家文士批判佛教出家制度的老调重弹;但可以肯定的是,儒士们认定,对其宗教上的竞争对手获得的过多特权,蒙古政权要为之负责。毫无疑问,在导致这个王朝不受欢迎及最终解体的普遍不满中,文士的态度也是其中之一。

    简而言之,在蒙古王朝统治下,相比我们所知的众多鞑靼政权时期,比如五世纪的拓跋魏,佛教享受着同样的青睐。对于这个伟大的印度宗教,尽管许多皇帝曾经给予私人保护(例如,就像唐朝许多君主一样),但汉人政府从来没有将之视为一种非异族宗教————对它的抱怨经常反复。儒家文士们作为皇家的顾问,也许可以短时期容忍,但他们从来不会去证明,对佛教的偏爱期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中原的游牧民主人,无论是突厥人、蒙古人,还是通古斯人,都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佛教。儒家的行政官员们,在每次新的鞑靼征服期内,都发现自己站在输家一方,被完全排除在万事之外————至少在占领初期是如此。因此在中国,佛教从来没有像异族统治时期那样兴盛。

    然而,做出某些保留还是必要的。我们刚刚讲到的,是中原佛教及吐蕃喇嘛教的实际情况,但在中原,同样存在着某些秘密教派,例如白云教和白莲教,他们都自称佛教,尽管事实上都只是异教。有人指出,白云教也许受到了摩尼教信条的浸染。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后者在公元763到840年传播普遍,这多亏了维吾尔突厥人的支持。至于白莲教这一秘密教派,它起源于阿弥陀佛的虔诚派,1133年,它变成了一个有大师、有夜间聚会等活动的秘密组织;这些隐蔽团体,或多或少地一直受到宋朝政府的镇压;在元朝建立的过程中,白莲教似乎与蒙古人有过合作,作为回报,政府给予了他们礼拜的自由,甚至承认其合法地位。然而不久之后,因为遭到蒙古当局取缔,(1308——1322年)白莲教被迫再度转入地下。事实上,他们的夜间集会地很快就充当了蒙古政权之敌的集会场所。

    道教曾受到最初几位蒙古征服者的青睐,在道教术士身上,他们很自然地看到了本族萨满巫师的影子。成吉思汗本人就有这样的想法,1122年,他将道教长老长春真人传唤到阿富汗(他正在那里打仗)。尽管此圣人无法给成吉思汗提供长生的秘密,也许只满足于宣讲“道”之信条。但这位征服者却对他评价甚高,并给予道教以豁免令。在忽必烈治下,道教不再受到青睐,而佛教徒在他面前重提对其老对手的旧抱怨:例如,道教徒伪称,佛教不过是他们教派的一个分支。在一场公开辩论中,道教徒被证实曾篡改经文并伪造手稿;因此忽必烈的同情心毫无疑问放在了佛教一边。(1281年)他下令焚烧了真实性可疑的道教作品,并让佛教徒重新得到了被他们的对手所侵占之寺院。

    教士之间也有争吵。在决定他应当对官方儒教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时,皇帝要面对一个更加微妙的任务。因为此态度将决定儒士阶层对忽必烈的事业是否忠诚。忽必烈是个精明的政治家,他不可能无视这一点。作为一种象征性示范,他将山东曲阜的孔氏家族(从孔子以来,这个谱系从未中断)之首领召到自己的皇宫,并公开赞许他。(1295年)忽必烈的孙子和继承人铁穆耳最早的施政措施之一,就是颁布了一道圣旨,命令无论汉人还是蒙古人,都要祭拜孔子;此举当然为他赢得了儒士的欣赏。

    对蒙古政权来说,儒家文士阶层这种至少是暂时的支持,因赵孟頫(1254——1322年)的名字而更加引人瞩目。此君是一位有特殊代表意义的人物,因为他是前宋代皇室的一员。1286年,在同意为忽必烈效力之后,他被委任为各种各样的管理职务(1316年,他在翰林院担任了要职),并忠诚地为主人服务。赵孟頫还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特别是因画马而驰名。现在,归于赵孟頫名下的马之画作实在太多,人们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大部分都是仿制品,不过,即使是这些摹本,当它们表现蒙古马的浓密毛发及其鞑靼骑手时,也是回忆蒙古时期非常有趣的文献。

    佛教、道教与儒教三教的信仰,都牢牢扎根于中国。除此之外,景教这种基督教形式也有一些传播。

    我们应该能记得,在唐代,景教由来自波斯的传教士引入中国。在唐王朝统治下,这种宗教即使没有在汉人中兴盛,至少在波斯和叙利亚居民(他们被丝绸之路的贸易吸引,来到中国)之中,以及生活在边境,并与汉人结盟的突厥人中非常流行。沿着这些边境地区,我们又一次在13世纪的汪古部突厥人中发现了基督教,当时,他们控制着今天归绥(归化镇及绥远镇)一带,以及山西边境的长城以北地区。汪古部在蒙古政权中拥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是成吉思汗忠实的诸侯。作为奖赏,这位征服者将女儿许配给了汪古部国王;而从那之后,蒙古大可汗家族与汪古部王子之间,就一直进行通婚。由此才发生了汪古部王子乔治(George,突厥语写作Korguz)————这是一位真正的基督徒,甚至他的名字也体现了这一点————迎娶忽必烈一位孙女的事情。通过汪古部,基督教在皇座的每一级台阶之上,在皇室家庭内部,维持了几代人的时间;

    《三教图》绘佛、道、儒三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而且,因为他们一直是帝国的忠实捍卫者(1298年,乔治王子在为大可汗铁木耳服役时英勇牺牲),汪古人为自己的信仰赢得了数不清的信 任。而且,汪古部突厥人并非戈壁地区宣称信仰景教的唯一民族。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同样还有克烈部(Keriet),一个居住在外蒙古图拉附近的民族,1203年,成吉思汗已经将这一部族并入了他的帝国。忽必烈自己的母亲,唆鲁禾贴尼(Sorghaktani)公主,一位智慧与能力都无比卓越的女性,正是出自前克烈部王室,也信仰景教。毫无疑问,通过保护景教,忽必烈希望表达自己的诚信,这种忠诚,不仅是针对与他有交情及家族联系的汪古部诸王,还出于对母亲的怀念。这种保护在1287年得以清楚显现,当时景教教会被置于了一个敏感位置上。一个名为那颜(Nayan)的蒙古王子,其本人是个景教徒,在满洲发动了一场反对大可汗的叛乱。当他向忽必烈部进军时,将十字架画在其军旗上。一旦这场反叛被挫败,这种基督教信仰的反对者就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来诋毁它。但忽必烈“愤怒地责骂了那些在他面前羞辱十字架的人,接着又传唤一些当地的基督徒,安抚他们说:‘如果你们上帝的十字架没有帮助那颜,那也有很好的理由;……那颜是一个不忠诚的叛徒,他对抗自己的君主……你们上帝的十字架并没有帮助他,这做得非常好……’”而且,同样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载,在那颜被击败之后的那个复活节,忽必烈让人将《福音书》拿给他,公开对书卷焚香并亲吻它。

    从神学角度来看,这只不过是对蒙古人所熟知的主要宗教之尊敬,是关于各种神明的不同表现形式所做的一张保险单,任何高估可能都不正确。这位皇帝曾经如此天真地承认:“有四位先知,他们得到了全世界的喜爱与崇拜。”他说(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载):“第一个偶像造就之人,基督徒认为他们的神是耶稣基督,撒拉逊人认为是穆罕默德,犹太人认为是摩西,而偶像崇拜者认为是释迦牟尼。我尊敬并敬畏这四位,因此,天上最强大并最真实的那一位,我也会祈求他来帮助我。”不过,从政治立场上来看,忽必烈对景教表现出的认同,不仅仅是言辞方面,也有更多的具体措施。1275年,巴格达的景教大主教得以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大主教区,扬州与杭州的景教教堂都能够落成;1289年,忽必烈创设了一个特殊机构,以处理基督教事务。1291年,他任命了一位名叫爱薛(Isa,即阿拉伯语中的耶稣)的叙利亚景教徒为景教理事,不久之后,此人成了忽必烈的一名大臣。

    在忽必烈治下,通过元老马·雅巴拉哈(Mar Yabalaha)及拉班·扫马(Rabban Sauma)的故事,中国景教社区的生活得以广为人知。拉班·扫马(1225——1294年)与拉班·马可(Rabban Marcos)是两位景教传教士,前者出生在北京附近,后者出生于汪古部。1275或1276年,二人离开中国前往耶路撒冷朝圣。汪古部王公们试图阻止他们的计划,但是没有效果。“当我们花了那么多力气去吸引来自西方的主教与修道士之时,”他们说,“你们为什么还要去那里?”但是,当看到朝圣者的决心依旧无法动摇之时,王公们为二人提供了穿越中亚的行程所必需之装备。这样,扫马与马可取道喀什噶尔和突厥斯坦,最终于1278年到达了美索不达米亚,在波斯的蒙古汗国境内。当时的波斯可汗是忽必烈的一个侄子阿巴嘎(Abaga),他因两位同胞的到来而非常兴奋,因此在1281年,他促成了马可被选为塞琉西亚————巴格达的景教大主教一职。马可因此就成为了元老马·雅巴拉哈三世,在波斯蒙古汗国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至于扫马,1287年,继承父亲阿巴嘎担任波斯可汗的阿鲁浑,派他带着一项使命去了西方世界,目的是在十字军与蒙古人之间结成同盟,以对抗埃及的马穆鲁克们。当年9月,扫马到达巴黎,美男子腓力亲自在圣礼拜堂接见了他。在罗马,扫马获得了教皇尼古拉斯四世的召见。1288年的复活节上,教皇亲手为他分发圣餐,并与他讨论一支新十字军的组建。正是这种神奇的命运,导致出生在北京近郊的蒙古臣民成了波斯的大使,去觐见教皇及法国国王。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