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竞赛小说 www.jsxs.net,最快更新春秋战国思想史话最新章节!

的还有道家和阴阳家。道家深明盛衰消长进退存亡之理,自有一套“君人南面之术”,所以新兴的统治者也用得着。特别是当各阶级经过残酷斗争之后,大家正好相安无事,来个休战,道家那种清静不扰的政策是很适合这种要求的。阴阳家本来是儒家的别派,是代表新贵族利益的学说,它和儒家合流而为统治者所采用,亦无足怪。周末显学到秦汉大一统以后消声匿迹的,除农家昙花一现外,还有墨家和名家。农家、墨家都是下层社会的代言者,和新兴地主统治阶级的利害根本相反,其不能得势是不难理解的。至于名家,是市民思想的反映,自周末以后,商业都市日渐繁荣,市民势力日渐增长。照这样说,名家似乎该继续发展了。然而事实上并不如此。秦汉以后,统治中国社会的是地主阶级,而并不是市民阶级。那班统治者虽然往往是“以末致富”(语见《史记·货殖列传》,意思是说从工商业上发财),但终究还是归到“用本守之”(本指农而言,意思是说发财了买田地,这是最可靠的老本)。中国商业资本的发展,只是搅乱了中国古老的自然经济,却并没有把这个社会推进到一个由市民统治的更高的历史阶段。因此,反映市民思想的名家学说,只能在摧毁旧贵族文化时显示其革命的破坏的作用,一旦地主阶级统治的局面确定后,这种破坏性的学说就难于存在了。总之,各学派盛衰消长之故,复杂微妙,而都和整个社会变迁有关系,好象历史上有一种自然的渗滤作用一样,并不是偶然的。

    (二)诸子学说的蜕变与混合

    如上节所述,先秦各学派在新社会局面下,有的兴盛了,有的衰微了。这还只是大略的说法。其实这些学派并不是简单地一兴而一衰,乃是适应着当时大一统的社会局面,各自蜕变其原形,而逐渐接近,逐渐混合起来了。我们知道先秦诸子主张都极鲜明,彼此尖锐地对立着。但经彼此摩荡的结果,各自的锋棱,各自的极端性,都逐渐磨掉,遂形成思想界的混一局面。首先由《吕氏春秋》作一次大综合。其后如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如《汉书·艺文志》,虽然它们也未尝没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但总都持一种调和折衷的态度。我们试把这几种著作的内容分析一下:

    (1)《吕氏春秋》 这是由吕不韦集合众门客在整个计划下编制成的一大思想体系。书中对于各学派,兼容并包,斟酌去取。大体说来,吸取道家的自然主义,而并不绝礼弃学,主张法家的变法哲学,而并不反对仁义孝弟;于儒家取其修行,而不取其法古,于墨家取其节葬,而不取其偃兵;辟名家之“淫辞”,而仍时时称述其巧辩;用阴阳家“五德终始”之说,却未尝大作“怪迂”之谈;乃至宋、白圭等的学说,亦都各有所采摘。例如:《本生》《贵生》《情欲》等篇,分明是道家全性葆真、贵我贱物的学说,但是在《为欲》篇却又大讲不可以使民“无欲”,还要利用人的“欲”以行其赏罚而统治天下,这分明是法家的看法。至于象《察今》和《乐成》等篇的变法哲学,是极鲜明地站在法家方面,而反对儒家的泥古,可是《顺民》和《达郁》等篇的开明政策,却又极鲜明地站在儒家方面,而反对法家的专制。还有:既讲“重己”,又讲“爱类”,是一杨而一墨;既讲“节丧”,又讲“大乐”,是一墨而一儒。如此等等,不必缕举。总之,《吕氏春秋》对于先秦各学派,都有所取,亦都有所去。务求学说经一种“消毒”作用,互相调和,而与新社会秩序相适应,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此告终了。

    (2)《论六家要旨》与《汉书·艺文志》 这是总结批评先秦诸子最重要的两篇文章。《论六家要旨》作于儒术独尊以前,当时黄老思想正盛行。这篇文章虽然把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平列起来,而实以道家为中心。他说道家是“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极口称赞,有褒无贬。至于对其他各家,则长处和短处都分别指示出来。表面上看,他批评各家,瑕瑜不相掩,似乎很公平。但实际上,他所指为某家的长处者,往往不是那一家的要义。例如他论墨家,单取一个“尚俭”,而称其长处为“强本节用”。至于“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大义,则一概不提,这讲的算什么墨家呢?他论道家最精彩,但也不是全面地讲。如“绝仁弃义”一类话,他都撇开,反而说:“……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论儒家》)“……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论法家》)分明接受儒法两家的主张,这就和原始道家“无亲戚君臣上下”者迥不相同了。由此可知,在《论六家要旨》中,不仅是拿道家折衷各家,却也拿各家来修正道家。它们是互相迁就,互相调和的。《汉书·艺文志》是儒术独尊后的作品,其批评各家全以儒家思想为标准。什么“此其所长也”,即因其合于儒家;什么“及放者为之”,“及刻者为之”,“及鄙者为之”……即因其不合于儒家,这样一来,各家的特色完全失掉,也就不成其为各家,而一概消纳在儒家中了。但是这样的儒家,毕竟已网开三面,对各家的残余显示其恢宏大度。最有意味的,《艺文志》和《论六家要旨》,虽然是一用儒家观点,一用道家观点,但两者之间,也并不见有什么根本冲突的地方。这也是当时各学派互相接近,互相调和的一种表现。

    观以上所述,秦汉思想界大混合的形势可以概见。总而言之,先秦思想界的局面,既为当时社会条件所决定,那末,现在社会条件变动了,思想界的局面亦自当随之而变动。各学派有的销声匿迹,有的蜕变其形貌而与他派相混合,都和当时整个社会变迁、整个阶级结构有关系。单拿秦朝一把火,或者单就思想论思想,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