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竞赛小说 www.jsxs.net,最快更新佛说目连五百问经略解最新章节!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明姑苏报国寺弘戒沙门性祇 述

    三衣事品第十一

    (三衣者。五条七条二十五条。表除贪嗔痴之三毒。乃受戒比丘必用之要物。非世俗之所有也。其间种种功德。详明戒本。萨婆多毗婆沙问云。不除须发。得戒不。答曰。得戒。但非威仪。必当剃除须发。披着袈裟。圆顶方袍。名为释子比丘。故有三衣之事。此品有十一问答○浣衣宜舍问第一)。

    问。(若比丘)三衣事(三衣有污。应当洗)浣。要须舍(转施与人)不。

    答。须舍。(与人)若不舍。犯舍堕。当施与人。(浣竟待人)还乃得更受(夫浣衣宜须细行。不可手搊足蹋。亦不可以口含喷水。敬衣如佛。战兢勿怠。舍受羯磨等文。具如律中。或不及羯磨。随便志诫问讯。于可托者。直言舍受亦得○三衣条成问第二)。

    问。三衣尽得条(相而)成不。

    答。大衣得。中衣小衣不得(梵语僧伽梨。此云杂碎衣。四长一短。割截衣持。即大衣也。此有九品。详明戒文。梵语郁多罗僧。此云七条衣。两长一短。割截衣持。梵语安陀会。此云五条衣。一长一短。割截衣持。大衣但许四日而成。七衣二日。五衣一日。过限得罪。惟有大衣二十五条相所成。故云得。中下但有复数。故云不得○五衣上讲问第三)。

    问。(比丘)小衣得着烧香上讲不。

    答。无中衣得。(下开)若不近身体净洁(者。随意)亦得(五衣本作务饮漱等用。烧香等宜着七衣。或无权代亦得。有即乱制不得。当知五衣。贴身所著。多有垢腻故。净者不制○衣用米粘问第四)。

    问。(比丘)浣衣出帛。(以净去原浆可)得用米粘(浆粉之类)不。

    答。不得。(用者)犯舍堕。(随浣随着无犯。下开)日日从沙弥白衣受。(或用粘亦)乃得着(不得自用者。或恐失威仪故。未可知也。但依佛制。不必曲解○衣可施里问第五)。

    问。(比丘)三衣应施里不。

    答。里施不施。亦得(律中大衣有六层。既[耳]七衣五衣。或有一二。随时寒暖。或图 着。无可不可。故云亦得○大衣上讲问第六)。

    问。(比丘)大衣得着上讲礼拜不。

    答。无中衣得(讲礼当着七衣。大衣乃陛座乞食等时而着。今随缺略。亦是权开。不然。亦不可乱其规制。故违亦恐得罪。慎之○生绢作衣问第七)。

    问。(比丘)三衣得用生绢作不。

    答。一切生绢衣不见身者得着(戒本云。三衣应以粗疏麻苎为其体。兽毛蚕口。害物伤慈。纵得已成。斩坏涂埵。此用生绢言得者。当知如来方便随机。此经必在小乘教中不了义说。暂时而许。必非常法。戒本乃是通常统括大乘而言。故为绝制权实随时故尔。思之可见○嗔坏钵杖问第八)。

    问。(若)比丘瞋忿自坏衣钵锡杖。犯何事。

    答。瞋恼自坏三衣钵。犯舍堕。坏锡杖。犯舍堕。坏他物。许钱犯事(计钱多少。犯罪轻重。呜呼既称比丘。以忍为先。当识自心。勿令嗔起。衣钵乃忍辱之法器。锡杖表如来之法身。损坏可乎。如来虽大慈悲。汝自伤乎法性。故得此罪。泥梨苦报。日久时长。恶性比丘宜当速反○借衣出界问第九)。

    问。(比丘)三衣得借人不。

    答。不得出界经宿。若同界内得。不限日数(律中不许离衣一宿。况出界外乎。远隔二丈五尺。就是离衣界内得者。或不得已。暂借一者。亦不限日数。若总借者。断乎不可。准律无昧○大衣聚落问第十)。

    问。(比丘)入聚落中。不被大衣。犯何事。

    答。着肩上去。不犯。(佛制乞食。当披大衣。故入聚落。披者为是。或不及披。肩之无过)若僧使(出为三宝事)或为病人(等)持去。不犯(但囊之而去。不肩不披。俱不犯戒。此为有事比丘之所开。非为具威仪者之所说。亦自思之○补衣施受问第十一)。

    问。(比丘)三衣破(应)补便得受。须复施他人耶。

    答。破容猫子脚。(许)便应施人。人还乃得(自)补(而)受。若先补。后施人。人还亦得(此单为小破。急须补治。莫容穿漏。失仪舍受。随宜皆得○上三衣事品竟。下钵事品)。

    钵事品第十二

    (梵语钵多罗。此云应量器。体色量三。皆如法故。体则用铁瓦二物。余非佛制。俱不宜用。色则用麻子杏仁。捣碎涂其内外。竹烟熏治。薰作鸩合色孔雀色等。量则斗半。七升等者。亦非今时僧用。今者但可二三升。即得应其量故。受戒之人必用此者。以表威仪。使人生信。故毗婆沙论云。若无衣钵。得受戒不。答言。得戒。问曰。若无衣钵。必得受戒何故必须衣钵。答曰。一为威仪故。二为生前人信敬笃心故。如猎师着袈裟。鹿以着法服。则无怖心故。三以表略相故。内德既异外相亦异。生信心者。信三宝。生人天中。信邪见者。堕三恶道。是故衣钵[心]不可缺也。所以三衣品后。继于此品。事如下文。有八问答○失钵所由问第一)。

    问。(比丘)钵云何失。

    答。若缘缺。(或钵口有缺)若穿穴。(或中间一孔)若裂(些些路裂)若油(六群不知晒钵出油故)不舍。尽是失。缘缺(穿穴)不可复持。裂者缀己施人。人还更受。油不舍亦尔。(应云洗而熏过施人。人还更受。故云亦尔)若弃出界。经宿不失(此云油者裂者。使人熏缀。故经宿不失。多日不宜。钵是日用。不可缺故。今受戒人。受后即以衣钵。束之高阁者。思之○钵覆于壁问第二)。

    问。(比丘)钵得合覆着壁上不。

    答。若巾裹得合净处着。若囊或悬壁好。不得覆着壁上。(下引证)昔六群比丘覆钵壁上。堕地即破。佛因此制戒。自今已后。不得覆钵壁上。覆钵壁上者。犯舍。(舍字应念堕字)堕地者犯舍堕(覆壁犯堕。堕地破钵。故犯舍堕。次第轻重。理之必然。要知好物不安于险处。恣肆不谨者。戒之○不用有过问第三)。

    问。比丘早起得用钵食。(如好简略)不用。有何咎耶。

    答。一切食(大食小食)皆应用钵。若一日都不用钵。犯堕(意含但用日中一时。可也。佛尚日用不离衣钵。乃至云门德山永明等诸大老。历代明流。俱无暂离。今之比丘。毋得懈怠。因循而忽之。自招其过也。或有事缘。无故意失用者。听以净水洗过。无犯○微细威仪问第四)。

    问。(若)比丘食饭欲尽。得侧钵括取饭不。

    答。得(比丘持钵。当宜平正。食尽侧括。恐失威仪故问。佛言不妨。故云得。律中但不得作声。令饿鬼咽中火起。慎之。犹当细行○持钵可离问第五)。

    问。(若比丘一切皆应用钵。俱不可离)食后已讫。更啖余果。手得离钵不。

    答。得。(下开)若食未讫。亦得暂离(况食已讫乎。非都不用。故云得一切。但指饮食。非果品故○持钵可放问第六)。

    问。比丘食钵。要当擎。得放地不。

    答。要当擎。(或擎或放。有失威仪故。然而或不得已)若放地。亦不犯戒(意含毕竟不放。为是放虽不犯。恐不雅观。故云亦不。言放地者。西域规矩。食恒坐地故○钵器互用问第七)。

    问。(若)比丘以器(或镜碗等器)盛饭。贮着钵中。得互用钵食不。

    答。不得。犯舍堕(此是懈怠比丘。或惮寒冷。或懒涤钵。故尔。习久成风。遂失正轨。故犯舍堕。其过非小。必当慎之。可也○钵作炊锅问第八)。

    问。(比丘)钵得炊作食不。

    答。不得(比丘乞食。不自熟食)炊犯舍堕(洗钵尚宜温水。滚汤恐去钵光。即染垢??。况炊者乎。混乱胡为。有违规制。故犯舍堕○上钵事品竟。下杂事品)。

    杂事品第十三

    (杂者。种种差别不同之谓也。事者。即下劫盗楗槌等事。上文佛法岁坐等事。各有多种。自成一品。下文事相虽多。不成一类。故以杂事一品。而总收之。有一百零七问答○界外取物问第一)。

    问。(若)比丘或被劫盗物。(所盗之物)未出界。主(比丘)见本物。不知诸物。(众物不一。认之不真)得取不。

    答。得取。(不使失故。然而)即取即用九十事中实相似者。(有二意)当先作念。若有人认者。(即当与之)不得取。(若)无(人)认者。白(过大)众。(方始)得取。(无众何如)若无众。作界内物取。(取而公用)不以为己取物(私为一己犯罪。九等相似者。意同事别。此是劫盗所遗之物。彼是僧伽蓝及寄宿处物故。详明四分略注。可知○楗槌限外问第二)。

    问。众僧打楗槌食。而限外僧来。不与食。犯何事。(限外即界外)。

    答。便是失利。得突吉罗(即打楗槌。即为十方。吝而不与。名公意私。令人讥谤自他失利。故得罪。如或无愧无耻之流。恒来缠绕者。但间而稀之。可也。若全不与者。亦犹不得○他斋余受问第三)。

    问。先比丘教化。作百人斋。(定数之后[成]增)长一人以上。(或二三人)应受不。教化比丘有犯不。

    答。打楗槌食。(多亦)应受。教化者无犯。所以尔者。(何也)打楗槌。(者)谓(恐四方)僧多(少经)过(者有所遗)失。(而不知故也)楗槌法。要作意。请四方僧。(故)僧来若多若少。一切分财饮食。其于无咎(萨婆多云。若有檀越。请四人以上。应打楗槌。若不打楗槌。设知此中。乃至有一比丘。下来食者。得别众食罪。若疑有比丘来。而便食者。突吉罗罪。若都无疑心。若打楗槌。不问有无。一切无罪。纵不打楗槌。偶增一二。亦不可局。而令人怀惭而去也。戒之○僧食与外问第四)。

    问。(若)比丘教化白衣。(钱粮)供养众僧。若有外人。来乞索。(教化主)得与一升五升不。

    答。不得。(若不知法与者。其罪犹轻)若知非法。故与。(者)过五钱。犯弃。(若必不可免者。当白众)若白众听。得(此物即众所有故。所以众听与者。无罪。化主专权。私废众物者。慎诸○减供余用问第五)。

    问。(或有)主人供养诸僧。长请(不限一年二年恒长之请)一日百钱。用五十自供。(余)残者。得余用不。

    答。(须)打楗槌得。(供四方僧。无私取之咎故)若(自)无衣钵。不打楗槌。众(中)和合得减用。(意含不知亦不得。有僧还属众故)若自损施客僧。最善(自者。自己分中则可。他分中者。犹须和合。可也。若一总为众。待客无论○贪好多费问第六)。

    问。(若有)主人请比丘十日。供十日食。残(应裁字裁)用作五三日好食(用。)犯何事。

    答。不犯。(施心已尽故)但不得更索。索犯舍堕。(纵贪心故)若不满十日(乃至第九日)去。亦犯舍堕(缩长为短。贪饕无厌。退息信施。损己福德。所以防心离过。当自察之○知足减用问第七)。

    问。主人请供十日食。自裁作一月食得不。(以上相反可知)。

    答。打楗槌得。(灭供四方僧。有福无过)若不打楗槌。僧有出去者。(当以前僧之所余施。过于后人。始得无罪)若不施(与)后人食。后人食(似乎)己分(之所有。不知)尽食他分。(所以)一饱犯弃。不饱犯舍堕(前者所余。是四方僧物故。上者贪好无惭而犯罪。此中惜福不知法度。亦招??。令他犯戒故。微细因果。惟佛能知。为出世者。观此圣教。可不谨乎○乞赠父兄问第八)。

    问(若比丘有)父母兄弟破坏。(或被人哄卖。乃至流落于人家。故云破坏)得乞物赎不。

    答。得。但不得称己。(但乞时不得称言为己。必)须(言)乞(为)父母兄弟得。(比丘当诚实语。不妄语故。下遮止己私)若用讫有长。不得自入。还属所赎者。(父母等用。不得已用。何也)若语(父兄。父兄)听用。(犹)犯堕。(父兄)不听用。(而用)犯弃(不听强用。同于盗故。言行不直。听与不听。皆失前来好心。故为人作福者。当自严之○酤家乞坐问第九)。

    问。(若比丘)至酤酒家。得乞财不。无事得坐语不。(酤家乃十六恶律仪之一也)。

    答。酤酒门(或乞财坐语等)一切不得入。若入。犯堕。更有余门。(非酤肆之正门)得入。(下开)若请比丘会。(或作斋会佛事等)当问。(酤家主人)能受一日戒不。(主者)若言能。(既能即)与受(一日五戒)得住。若不(能)受。但能一日不酤酒(一戒亦)得住。(比丘亦不犯戒。若一总不允。此人难度。必不可住。酤者如此)屠家亦尔(此亦恶律仪。例同可知。此有二益。一者比丘不混于恶律仪。二者能劝此等。受一日戒。功德无量故。恶律仪十六。即是屠儿魁脍畜养淫家等。详明教乘○劝令破戒问第十)。

    问。(若比丘)劝(他)人饮酒。犯何事。

    答。强劝(此人心坚)不饮。(劝者)犯突吉罗。若饮。(劝者)犯堕(贪饮之人。堕于沸屎洋铜地狱。又经云。以空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教人饮者乎。若能劝得一人除荤戒酒。乃至三皈五戒。能劝所劝。俱得无穷福利当自勤之为上○寄物与余问第十一)。

    问。(若)道人寄白衣物。(即白衣物寄与比丘)此人(即白衣人)过期不来。(过其所约。将此物)与余比丘。(余比丘)得取不。

    答。不得取。(何以不得)若活。是有主物。若死。是(四方)僧物(若取与者。受者皆应犯重。有主僧物□○夜行把火问第十二)。

    问。(若)比丘暮得捉火行不。(即令筏繵火把之类)。

    答曰。冬得。(无虫蚁故)夏燃烛(灯笼之类)亦得。(不伤生故)若把火。(炬)犯堕(大伤飞虫故。古有因蛾不点灯。为鼠留残饭。先圣护生。心切如此。如或放逸不谨者。依经犯堕。宁不慎乎○贸易贪利问第十三)。

    问。(若比丘有)本物(随有一物)直一疋。(疋等也。一等价)因(偶)行至他方。(贵贱不等之处)卖得五三匹。(一倍五三等倍)可取不。

    答。不得。犯舍堕(随方贵贱。理本无咎。但在世俗可得。出世道人常应舍施。岂得贪利营求。增长过恶。故犯此罪○负物不偿问第十四)。

    问。(若比丘)一切戏负他物。不偿。犯何事。(戏弄不实之事。亦有过不)。

    答。戏取物。及(戏)与。(尽犯)舍堕(虽似无心。皆不出于贪慢。好戏调弄。失真实行。故俱得罪○比丘尝食问第十五)。

    问。(若)比丘尝食。得食不。(尝字似非口尝之尝。乃经手造食之谓也。下文可见)。

    答。不得。(有何过耶)知而食。犯舍堕。前尝食人(此正造食之人。比丘不得手自造食故)亦犯堕。若不即忏。其罪日增。(若急忏求[城]则可。向下引证)昔有一执事比丘。恒知处分。当作饮食。(作典执之类)常手拄器言。取是用是。日日常尔。不忏。(因不忏故。其罪日增)命终后。堕饿鬼中。有一比丘无著。于夜上厕。闻呻唤声。(无著)问(曰)汝是谁。(鬼即)答言。我是饿鬼。(无著又)问(云)本作何行。堕饿鬼中。(鬼)答(云)于此寺中。为僧执事。([着]又)问(曰)汝本精进。何由堕饿鬼中。(鬼又)答(云)不净食与众僧。(威仪不谨。或手不净。故云尔)无著(又)问。云何不净。(鬼又)答(曰)众僧有种种瓮器。器盛食。见(见应云我)以指拄器。教取是用是物。犯堕。(理应即忏)三说诚不悔。转至重。(或三谏。或经三月说戒。一总不忏。故转重)以是故。堕饿鬼中。(下明其苦状)两手擘胸。(擘即裂也)裂皮破肉。搏喉吹??。(搏者击也撮也。??者。濆噀之状。无著)问。何以擘胸。(鬼)答(曰)虫啖身痛故。(着又)问。何以搏喉吹??。以口中虫故。复问。何以呻唤。(鬼)答。饿极欲死故。(着又)问。欲食何物。(鬼)答。意欲食粪。而不能得。(着又)问。何故不得。(鬼)答。以诸饿鬼推排不能前。(故不能得)无著言。我知奈何。鬼言。(也可易得)愿众僧见为咒愿。(我即得粪也。无著)答(曰)可尔。(便得)无著即还。向众(中)说。彼(执事)人堕饿鬼。(中事)众僧问(其故。某比丘)本行精进。(不怠)何堕恶趣。(下无著述其所以)答。(众曰)本以不净食与僧。而不悔(必以前事。一总述答可知)故。愿与咒愿。便得食粪。不复呻唤。(吹??等也。下结上文)以是证故。(当)知。大比丘不得手(自)造饮食。及拄触僧器物。(即钵盂可知)若非僧器。(或盘碗之类)手受得行与僧。无犯(所以前文尝字。应作经尝造作之义。为是故知。大比丘尝以禅观留心。欲作福事。可令初心行人营造。纵欲自造[心]须谨洁严净始得。不然。此处可鉴。要说未供先尝之义。亦宜慎之。可也○非法可远问第十六)。

    问。(若)师令弟子贩卖。(或一切经营)作诸非法。(不如法等事)得远离师不。

    答。得舍去。(四分律云。种种贩卖。犯舍堕。自作尚尔。况令他作。故当舍去。下广明去住)有四因缘。应住。(何等为四)一者与法与食。不与衣钵。应住。(既有法食。身心皆益故)二者与法与衣钵。不与食。应(乞食而)住。三者与法衣钵。与食。(事事俱全。感德不胜)应(尽形依)住。四者与法不与衣钵。不与食。(亦)应(甘淡薄乞食而)住。(虽不及于色身。亦能养我慧命故)若师都不与法。不与衣钵食。应去(若但无法。亦尚不宜依止。若也俱无。全无所益。空丧天年。故不应住。况令贩卖者乎○何物当净问第十七)。

    问。(若)夫净(物)何者须净。净有几事。

    答。果菜须刀手火净。(刀或去皮壳。手可以去根叶。火可变生为熟。俱可言净)唯谷米须火净。(此正变生为熟。比丘不宜啖生气等故)果已净子无苦(果有去子。亦有去皮。亦有变生为熟者。略去。可知净洁也。用此等法。名为洁净。佛以慈悲令造食者。知宜而不宜。当须调适资色身。而长慧命。全凭饮食而助成。一有不宜。恐有妨碍。故制○皮革礼拜问第十八)。

    问。(比丘)礼拜(三宝)得着(短[鞠-米+(口@〡)])靴鞋履(皮革)不。

    答。净者得(意含不净者不得。犯恶作罪。然而前者登坛受戒之际。故言有犯。此或寻常礼拜。故言得也○变易幡花问第十九)。

    问。(比丘)画作幡华卖得物。犯何事。

    答。犯舍堕(以贪心故。画幡供养三宝始得。如卖同前贩卖客作。故犯此罪○教他贸易问第二十)。

    问。(若)比丘教(令)他(人)贩卖。(邪业活命)犯何事。

    答。犯舍堕(他人者。或僧或俗。必有贪利心生故。亦犯舍堕○畜养[磁-石+牛]牲问第二十一)。

    问。(若)比丘畜奴牛驴马。犯何事。

    答。犯舍堕。不悔转增(盖夫一切众生。皆有本来佛性。与我无异。畜而驴使。便见类殊。彼我心生。慈忍安在。分外贪图。非佛弟子。故得此罪。知忏可释。不悔增重。不可不慎○未度僧食问第二十二)。

    问。(若)比丘(教)授(令)人(出家)为道。(或)未(剃)度。(未入僧数)得食僧食不。

    答。白僧(羯磨)得。不白。犯堕(比丘所有。即大众所有。如不白众。私为一人。故得此罪。应白众云。大德僧听。我某甲求众僧。乞度人受戒。愿僧听我度人受戒。慈愍故。三说。详明律中不引○僧食已用问第二十三)。

    问。(若比丘)为僧乞食(于)道路。己身得食(所犯之食)不。

    答。若去时先白(过)僧。(僧)听好。(无过)若(去时)不白。还(来)白(众)听亦好。(众)若不听。还(将己物而)偿。(之)若不偿。犯重(私食众食亦同盗僧物故。当知因果甚为细密。分毫不爽。为众化人路食尚尔。况有减克徇私等者。重之甚重。慎诸○寄物经宿问第二十四)。

    问。若他人(或僧或俗)持食具。(或碗钵等具)寄(于比丘)屋中经宿。(此比丘)有犯不。(准律。比丘不许用残宿食。故问)。

    答。不犯(不犯者。他人所寄。于己无干。以自不犯残宿食故。所以无过也○油置己房问第二十五)。

    问。(若比丘以)续明油(佛前灯油)一升二升。(此是佛物。宜安佛地。或恐有失)得着自房中不。

    答。得。(若不误用。收自房中无过。若别用者。亦应计钱。犯罪○药酒存房问第二十六)。

    问。(若比丘以)药酒得着自房中不。

    答。病得七日(过则犯戒。恐有贪心故。药酒如医者言。非酒不疗。必当用此。和药而服。不见酒气者。可也。故病得七日。非病一滴不得故用。准律中服时不许入众。七日后应在佛殿下风遥礼。七日方许更衣入众。荤等亦尔○不嚼杨枝问第二十七)。

    问。(若比丘)都不用杨枝。有犯不。

    答。犯舍堕(律中杨枝有五利益。一口不苦。二口不臭。三除风。四除热。五除痰癊。兼明目等。不者反上。所以都不用。非但失利。抑且犯罪。又名染污人。不许礼佛及和尚等。亦当勤之勿怠○未晓杨枝问第二十八)。

    问。(比丘晨嚼齿木)未晓。得用杨枝不。

    答。明星出后。得用(明星即晓星。此星出。明相生。一切可用。不犯非时戒故○中后杨枝问第二十九)。

    问。(比丘)中食后。口得用杨枝不。

    答。得用。若不。(或无杨枝)用纯灰皂筴汁。(漱口亦可。若)都不用。犯堕。过中(午后用。犯非时戒)亦犯堕。(下开遮)中后(服药不论)除药(之外)一切草木有形之味。不得入口。(入者)犯舍堕(教中诸天早食。佛日中食。午后非时。以违佛制。故犯此罪○余木可用问第三十)。

    问。(比丘)若无杨枝。(处所)口得用一切余木不。

    答。尽得(但能除垢类。皆可用故。杨枝偈咒。具在毗尼日用○憎贫市乞问第三十一)。

    问。(比丘)贫乏。得入市乞不。

    答。中前得。中后(过午)不得。亦不得乞钱。(比丘不接银钱故)若(必)欲乞钱。(而用)当将一白衣。(令代??之。作净而用可得)沙弥亦不得(亦不详手捉银钱故。此但制其多贪。若不多贪。暂捉作净。可得○被卖可走问第三十二)。

    问。(若)人捉比丘卖。(此比丘)得走(脱)不。

    答。初时(未卖)得(走。无过)。

    经主。不得(走。有主物故。虽是自身。他人得物。应代偿故。不者。似犯盗故。不得○戏物请僧问第三十三)。

    问。(若)比丘戏(即戏法等事)得物。得作食请比丘。(所请比丘)得食不。

    答不得(食。食者)犯舍堕。(此等邪外痴流。理应责治摈出。除其恶见。以正清规。若受其食。即同不净活命。故得此罪也○尼惰劝休问第三十四)。

    问。(若)比丘尼不精进。(或有怠惰心生。比丘)可劝(他)罢道不。

    答。无此理(比丘应教授尼众云。精勤行道。谨慎莫放逸。如斯诚诲者。可也。岂反令其舍净业。趋染业乎。得罪弥重。故无此理○施药误伤问第三十五)。

    问。(若比丘)合药施人。(而作看病福田。然)而不知裁节。(用药不当。反令)服者(身)死。犯何事。

    答。(若)好心与。(虽死)无犯。(但不犯重。亦恐犯轻。心不谨故)恶心与。犯重(不解行医。或贪利恶心。误伤其命。故犯重。好心看病者。亦当于此自勉○多腊不诵问第三十六)。

    问。(若)比丘或十腊五腊。竟不诵戒。犯何事。

    答。若不诵戒。食人信施。日日犯盗。(诵戒之法。千佛恒规。生善灭恶。增进道业。故违不诵。得波罗夷罪。亦是佛海边人。以无戒德。不能消其信施故。所以应当半月半月诵戒。盖形不废。得无有过也。下开)若先不知。(后知)犹得忏悔(盗罪忏悔即安乐。不忏悔罪亦深。不可不知也○寄宿神祠问第三十七)。

    问。一切鬼神屋。(即社庙神祠之所。比丘)可寄宿不。

    答。在路(途中必无可宿之处)得宿。(然而亦须肃恭诚敬。若)有触扰意住。犯堕(虽佛弟子。若起故触之心。反使鬼神不喜。故得此罪。慎毋自称高尚。而不敬之也○比丘生啖问第三十八)。

    问。(若)比丘啖生肉。犯何事。

    答。犯堕(言肉者。世尊为初心者。许食五净肉。不见为我杀。不闻为我杀。不疑为我杀。乃至自死鸟残。然而不得生啖。伤胃妨道故犯堕。大乘绝制。不可不知○男媟不竟问第三十九)。

    问。(若)二男行欲。(或彼此行不净行)不竟。犯何事。

    答。犯决断(竟即犯重。可知○二男拟戏问第四十)。

    问。(若)二男欲口戏。(呜口之事)拟便止。(将欲未及便止)犯何事。

    答。犯堕。成者。犯决断(有欲心故。两问皆云二男。诚难消会。若言童子。既非比丘。五篇谁结。若言是僧。何曰二男。若言一僧一俗。文亦不顺。毕竟何如。据愚。言二男者。当知或有年少比丘。染习难忘。好为戏事。故有此制。译者隐诲。故称二男。智者详之○污席可住问第四十一)。

    问。(若比丘)床席(卧具。或有)他人于上行欲。(即不清净)其(行欲)处可住不。

    答。(若)见(其)处。净洗可住(若总不见。不洗无碍。不作想故○僧跋可食问第四十二)。

    问。(若比丘)以唱僧?。(竟)上座未食。下座先食。犯何事。

    答。闻唱便食。不犯(僧?已竟。一总盖应食故。影略未唱先食者有犯。僧?者。即时常佛制比丘食。存五观等。可知○六物不具问第四十三)。

    问。(若)比丘不具六物。(三衣瓶钵漉水囊)犯何事。

    答。(此乃道具。若无应乞。若)不乞作。(违教失仪)犯舍堕。(日用不可缺故)若乞。(一时无缘)不能得。不犯(佛亦教人乞化者。劝人修福。彼此两利。功德无边故也○通衣睡眠问第四十四)。

    问。(若)比丘大寒。(严冬之际)得(彼此)通(共一)衣(一被而)卧不。

    答。着衣得(彼此着衣。无异念起故得。如天暖不得。犯越法罪。通字有二义。若作二人看。如上所解。若作一人看。即是通身着衣而卧。亦得。何以故。西域但有三衣。无别衣被。故寒天不着。恐防风损。故云着衣得。存之二解。使后无疑也○自贵自强问第四十五)。

    问。(若)比丘自称贵姓(刹利等姓)及持戒强力(坚持禁戒。勇猛精进。如是自衿)乞得。犯何事。

    答。犯舍堕(此乃憍倨矜怜。妄自尊大。贪婪乞求。故此得罪○按摩肿病问第四十六)。

    问。(若比丘之)姊妹。(或)有(痈)肿(等)病。或有(疼)通(之)处。比丘(以)手按(摩)此处可治。犯何事。(虽是同胞。僧俗有别。若预其事。有罪否)。

    答。若起心。犯决断。(欲爱不除故)不起。犯舍堕(男女授受不亲世俗尚尔。况比丘乎。所以动心不动心。尽皆犯罪。失礼被讥。有伤僧体故○方术传嗣问第四十七)。

    问。(若)姊妹无儿息。语比丘。(言)教我方术。(无嗣为忧。或求其种子等方)比丘即教。犯何事。

    答。犯决断(若教此法。即非正智。有后无后。宿定难期。不令修于正智清净法门。而反教之。于染污之事。俗气不除。故得此罪○受寄不还问第四十八)。

    问。(若人)寄比丘物。(令转)与(他)人(比丘私匿)竟。不与(他人。受寄比丘)犯何事。

    答。自取不过。(与人)犯重。(暗昧欺心。亦同盗取故。乃至拟心动念。欲取不取者。亦犯偷兰遮等。广如律中。又一解。亦可说人寄物与比丘。后寄者来取。应与还之[龙]不与亦得此罪。文字活泼。当存二意可也)着故坏还。计直(多少犯罪)轻重(○聚落离衣问第四十九)。

    问。(比丘)聚落中都不着衣。犯何事。

    答。犯舍堕(律中入聚落。或乞食等。俱应着衣。如不着衣。名为外道。不取俗敬。故违佛制得罪○事难啼哭问第五十)。

    问。(若)比丘啼。(啼者泣也)犯何事。(或为出家事难。乃至失丧等啼哭。有过否)。

    答。若聚落众中一作。犯舍堕。(一啼一舍堕。再啼再犯。或习气不能一持顿除。遇谏即止。无过。若)三谏不休。犯决断(恶性不受人语故。夫为法忘躯。万缘放下。始名学道之人。不然。心志懦弱。失正熏修。违慢佛语。故得此罪○持看兵戈问第五十一)。

    问。(若比丘行)聚落中。(或过兵戈之处)持弓刀看。犯何事。

    答。(若)先不知(律)法。(看者)无犯。(若)知(看有过故看犯)突吉。(罗罪律中比丘尚不得为持弓刀者说法。况持看乎。有失威仪。故犯○乘骑行道问第五十二)。

    问。(若)比丘骑乘。(或驴马等)犯何事。

    答。雄者一住。犯。(比丘尚不得为乘骑者说法。况自乘乎。据理应犯舍堕。遇谏即止。无过。若)过三谏不止。犯决断。(违佛语故)雌者一载。犯决断(畜生女想。染污念起。故犯此罪。又况人畜虽殊。同一佛性。故俱得罪。律中或老病者。一总不论。以无异念故○看人斗争问第五十三)。

    问。(若)聚落中比丘看白衣斗。犯何事。

    答。犯舍堕(白衣争斗。生死相关。俗尚不宜。况僧者乎。律中比丘行道。左右顾视。尚失威仪。况看斗乎。逐境漂流。故得此罪○暂时奕戏问第五十四)。

    问。(若)比丘暂捉棋子。五木而戏。犯何事。

    答。犯堕(棋子即围棋也。五木。梵语波罗塞戏。即象棋队伍之木也。乃至弹棋六博掷赛等事。此乃世俗戏伎。非释子所为。乱心妨道。故得此罪。暂捉尚尔。多作更重。可知○戏弄小儿问第五十五)。

    问。(比丘于)聚落中。(与)三岁小儿抱呜口。(作哇哇淫爱之声)犯何事。

    答。犯堕(若欲心起。犹宜决断。略之可知。此等情爱不除。失仪坏正。故制○白衣相扑问第五十六)。

    问。(若比丘于)聚落中合白衣相扑。犯何事。

    答。犯突吉罗(与白衣相??相扑。交拳斗勇。此乃掉举习气难忘。招突惹祸。妨修正行。故犯恶作○看人合畜问第五十七)。

    问。(若比丘于)聚落中看白衣合畜生。(或牛马等)犯何事。

    答。知非法故看。犯舍堕。(此乃世俗畜养营业求利等事。庸观尚为丑态。况比丘乎。速当远离。回作不净观想。止息妄心。无过。否则得罪。故云知非等)不知(非法)不犯。(虽见而无心故。若)内起淫心。口有染污言。犯(粗恶)决断(有一即犯。况心与口之二者乎。故犯此罪○乞食瞩余问第五十八)。

    问。(若)比丘食不足。得嘱未具戒者不。

    答。得。唯除婆罗门(比丘结午。或食量不同。或迟速有别。故有足不足等。或沙弥五戒等人。皆称未具戒者。嘱令补足可也。此婆罗门或外道等。我慢贡高。及不敬三宝。见僧反生讥谤。故当除之○取无主物问第五十九)。

    问。(若比丘在)山中旷野中。见一无主器(无主)物。可取用不。(此处无主。不同前北洲之例。故下云云)。

    答。得用。要须语王。(治国之主。是彼所有。故须语之)若王家之人。(官属之类)若语余人。得用。(余人当处所见之人。明有所证。非不与取故。如余留本处)不得持去。(若持去)犯舍堕(比丘贪圆无厌。有妨正行。故犯此罪○作医取物问第六十)。

    问。(若)道人(或)作医。得取物不。(医疗也。与人疗治疾病)。

    答。若慈心持。得作。(持即取义。作即作医之意。以慈心故作医。取物俱得)恶心不得。(恶心即贪心也。用药治病。作福田想。不得取物。即是不净活命故。然或病者痊愈。感德心酬。当以慈悲受之。代为作福得取。若以贪心而取。不得。据下文。亦应舍堕。下开遮。若)无衣钵。前人与(以礼作谢)得取。(作衣钵用)若有衣钵。(亦不得取。比丘不接银钱故。或)前人强与。为福事得取。(作福为妙)若人不与。(比丘)亦不得(说)为(他作)福乞。(乞者)犯舍堕(亦是贪恶之心。亦同不净活命故。前人若人俱指病者等人说○食巾堕羹问等六十一)。

    问。(比丘)食巾(食时护衣之巾)或少多酱菜饭羹堕(于巾)上。要须(洗)浣不。

    答。(非但少污)不污亦须日(逐洗)浣。若有沙弥白衣。付之(与他)日从(彼)受。(或不浣也)不犯。若已付着室中无苦。(无过也)若不付(与沙弥等人)有(所污堕。又)不(洗)浣。(皆违佛制)犯舍堕(食巾护衣。比丘当用。此乃古规。不浣犹且犯戒。况不用乎。慎之○开门小出问第六十二)。

    问。(若)比丘私(己)房(室非众僧房)小小(事缘)出。(房)不闭户。有犯不。

    答。犯舍堕(恐有所失。罪皈无所故。必须谨慎。防其未然。无非是道。如或放逸。自谓直道。无心不知。逆境难逃。反失于正。故犯此罪○私房拍手问第六十三)。

    问。(若)比丘私房内拍手笑。犯何事。

    答。犯舍堕(楞严云。晨朝以手摩头。剃发染衣所为何事。善摄身心。尚未与道相应。拍手大笑。纵在私房。失仪怠情。故犯此罪○跳踯沟坑问第六十四)。

    问。比丘得踯过小水小坑不。

    答。不得。犯堕。(比丘行道。当如雁行。庠序严整威仪。尚不得摇身掉臂。左右顾视。岂得踯水跳坑。失仪损德。令人议毁。故制。下引证)昔有一优婆塞。请一比丘。欲与作一领好衣。比丘(因请)即随(之而)去。中道(之间)有一小水。(坑阙)比丘便踯度。此优婆塞便嫌。心念。(言)我谓是好比丘。欲与(他)一领好衣。(比丘应得威仪整肃)而更跳踯沟坑。(岂是好比丘耶。即退息念云)我归当与半领衣。(罢)此(所请者)是无著(比丘。具他心道眼者)知其人念。前行见水。复故踯过。贤者复念。(又退息云)我归当与一张粗?。前行见水。复(故)踯过。贤者复念。(展转不合其意云)我归当与一顿食。(罢因请之。不得已故。而作此念)无著复知其念。前行见水。便举衣涉渡。(过去也)贤者问比丘。(前二三次踯渡。今此)何以不踯渡。(耶)比丘(答)言。卿前与我一领衣。已一踯过水。正得半领。复一踯。正得一张粗?。复一踯。正得一顿食。我今所不踯者。(何也)恐复失食。(必当忍饥而去也)贤者乃知是得道人。便向忏悔。将归大供养。(下结前)以此验之。(当)知。比丘不得踯过坑水(行非无著。必当严重细行。慎勿粗疏狂跃。不能令人深敬。反生讥诮。使彼有过。故制○无事急走问第六十五)。

    问。(若)比丘走。犯何事。(缓步曰行。急奔曰走。此亦承跳坑而问。可知)。

    答。犯堕。有急(难等)事。(走亦)不犯(无急事。毕竟不宜。何也。行须缓步。马胜威仪。读书君子。犹尚从容。学佛之流。岂宜暴卒碌碌忙忙。诫为不雅。故制○僧取俗物问第六十六)。

    问。(若)有人。(即比丘也)出家之后。还来盗本家物。犯何事。(本家即俗家也)。

    答。犯弃。所以尔者。(何也)初出家时。(纵有财物)一切尽舍。(俱属于他)非己物故(所以犯弃。出家割爱。亲亦非亲。作施主想。若有所须。化之无犯○还取藏物问第六十七)。

    问。(若)比丘本在俗时。共父母兄弟藏物。(或金银财宝埋于地等处)出家后。(俗)家(之)人尽死。比丘还自来(家)取(此)物。犯何事。

    答。若自取。犯弃。(同上非己物故)若有所观白衣。可(与)说(过)便取作福。(然而)应分(一)半与官。所以尔者。(何也)此物无主。应属官。(故)不得全取。(全)取。(亦)犯重(若多若少值五钱。即犯弃罪。何以故。汝既出家。一切尽舍。取则同于盗故○更戒大小问第六十八)。

    问。(若比丘)师更受戒小弟子。(师或犯戒还俗等缘。复来悔过受戒故。弟子戒反大)弟子得(作)下腊下戒。及在下行不。(又问)若(必)不(得)下(腊下戒。可)得为(其)作礼不。

    答。都无此理(然而初难。是师舍戒更受戒。反在后故。无此理。当知。只论戒之大小。不论始初轨则。若依戒之尊??。师当反礼弟子。以戒为尊故○拟径田行问第六十九)。

    问。(若)比丘行他田地中。(行道贪径故)或(种植)有苗。或无苗。有事不。(比丘行路。不蹋生草。是名持戒。如或纵恣乱行。有犯戒耶)。

    答。有苗。(无故而走)犯堕。急事不犯。无苗。尽得(苗是农家治生之本。人世资粮。行必有伤。故得此罪。或有急难等事。有所追逐而走。无过。无苗无损。随意[盖]得。无犯○发露决罪问第七十)。

    问。大悔人已发露。或(但)五三日。或有(事)难。众僧分散。罪得决不。(若比丘或犯僧残。当求二十僧中忏悔。应行波利婆沙等行。以满七日。方得罪决。如或未满。罪可得出否)。

    答。(云未也)更求众乃决(直待日满。更求二十清众忏悔。乃可得出。少一人。少一日。犹不可也。如律所明。毋忽○卖卜受供问第七十一)。

    问。(若有)王者。(一国之主。来)问比丘吉凶(消长等)事。比丘为(王)说。(其所以)然复(受他)供养。犯何事。

    答。若得食。犯堕。得衣。犯舍堕(不遵佛教。犯贪慢心[教]得此罪。然犹平常不急等事)若说征伐。(两国相争胜败之事)得供养。(者)犯重(若夫比丘求安乐行。不得亲近国王大臣。阿兰若处。精苦修持。以为其本。经中一切卜筮。悉皆犯罪。何况为说征伐等事哉。为利教杀。不净活命。故犯重罪○俗由行道问第七十二)。

    问。(若)比丘有缘事。俗田行不。

    答。得(应云无缘也不得。此与上无苗尽得者同。急事缘事。略异可知○不随依止问第七十三)。

    问。(若)比丘未满五腊。不依止。犯何事。(初受戒者。要当五年依止。以为定量。有智听许离师。知五事等。方可为人轨范。不知佛亦不许。应学即得。无智犹须[盖]寿不得离于依止。故问)。

    答。不依止师。若饮水食饭。日日犯盗。(不知律法。无德可消故)若先不知(有依止之)法。(后知)犹得忏悔(其罪即灭。忏后还当依止。此显如知法者。故违忏亦不得也。呜呼今之受戒者。非但不能依止和尚阇黎。一受之后。束之高阁者。多矣。良可叹也。然或受戒者众。安居处少。必无所依者。应须熟览此经并诸律韶。潜心习学。依教行持。庶几可尔。不然。犯盗之罪。佛圣明言恐难逃避也。慎之○十腊不诵问第七十四)。

    问。若比丘或十腊不诵戒。

    答。同上依止(此重出。不须更解○市易誉己问第七十五)。

    问。(若)比丘市卖。自(赞)誉己物。过(越常)价(值。一说二三等)前人(俓信之人)信(其真实而)贵买(之。此比丘)犯何事。

    答。犯盗(比丘元无市卖之理。妄语贪图。名为口盗。若遇五钱。即犯弃罪。此乃不持弓刀之寇。佛法中之大贼。见不可也○无人受食问第七十六)。

    问。(若)比丘行迥路。有食。(迥远路途。绝无烟火之处。偶尔饥乏之间。或遇有梨枣瓜果等食)无人(授)受。云何得食。(律制受食。须有证人。明非盗取故)。

    答。正得舒一手下向一捉食。便止。过犯舍堕(无人之处。但可作无主物??。只宜一捉。当生惭愧。咒顾食之。无过。或过二三。即犯贪心。故得此罪。虽不及饱。必须守戒。慎之○船行便利问第七十七)。

    问。(若)比丘船行。水奔不得下。得水中便利不。

    答。得(上下恐有失缘。或妨于众。故可随宜。亦不犯戒。然而亦须细行。详明律部。可知○竹木书经问第七十八)。

    问。(若)比丘书经竹木上。诵讫拭去。犯事不。

    答。犯舍堕(经既有本。宜须尊重受学。书竹木而拭去者。此乃轻视佛法。故犯此罪。若书经咒于城屋墙壁等处。令人受持者。得福无量。可知○腊满诵律问第七十九)。

    问。(比丘)未满五腊。得并入诵律不。

    答。不得。为可粗教诫而已。(五腊未满。犹宜待时。若欲并入腊长众中。半月半月而诵戒律者。不得。但宜粗浅略示教诫而已。诵得何罪)若诵。犯舍堕。(以时未至。纵知五事。亦得此罪。又问)大戒(虽是比丘)不灭沙弥戒。(更行沙弥小戒者)故是沙弥非。(沙弥耶)答。非(白四羯磨已竟。即入大比丘位。故宜当自重。如或好简怠惰。亦必得罪。可知○贪眠犯事问第八十)。

    问。(若)比丘昼眠。犯何事。

    答。开户不得。(如眠)犯堕。(影显闭户亦得。何以故。或禅坐力疲。暂欲昼眠。调和四大。闭门无过。开户不得者。一者失仪疏旷。二恐初心效。由有所不宜。故犯此罪○倚伏失仪问第八十一)。

    问。(若)比丘得倚壁伏地不。

    答。私房得。(或亦禅坐之间。昏沉太重等事。必欲以此排遣调停。故云得。虽在私房。不失正念。则可。不然。另有调和法门。详具教中。不可不知)众中不得。(如为)犯堕(众中失仪。取笑识者。故得此罪○三衣应着问第八十二)。

    问。(若)比丘舍内。都不着三衣。犯何事。(律中受食作务着五衣。礼诵禅思着七衣。升座乞食。应着大衣。故问)。

    答。坐禅诵经不着。犯堕(若据南山四仪。三衣不得离体。岂但舍内乎。今之禅者。开口便言。坐禅在心。着衣何为。不知。内修禅观。外饰形仪。表里一如。方名正智。如或执理废事。名为偏见外道。故犯舍堕。戒之○里衣系脚问第八十三)。

    问。(若)比丘行道。着泥洹僧。(又云涅槃僧。即下着裙)得系脚不。(连裙系之于脚。或更穿鞋袜。西域露顶赤脚为是。此似为东土者故问)。

    答。大寒得(不寒不得。恐失彼国之仪故。惟东土则不然。寒暑尽行。衣物庄严。始得雅观可见。彼此风俗不同。故作此说○漆器可用问第八十四)。

    问。(若)比丘畜漆器。犯何事。(漆钵断然不可畜。一应漆器有过不)。

    答。漆木器盖不得用。(如用)犯堕(漆乃以刀割树而取。亦有伤残。缺于慈忍。比丘不蹋生草。况斫树乎。情与无情。共一体故。故犯此罪。今之丛林。似乎必不能已者。应须忏悔减省可也。不然。故违佛教。断乎不可○污手受食问第八十五)。

    问。(若)比丘已食(之净)手。或搪(造)饮食污手。(或和面索粉等。沾污于手)更得受食不。

    答。得(律云。不得污。手捉食应当学。此已食之手原净。因造食污。非为不净。故言得。余俱不得。可知○上房辄坐问第八十六)。

    问。(若)比丘至上房中。不(应)坐。辄坐。犯何事。

    答。犯堕(上房即上座尊宿之房。或有圣像在上。称上房。或云楼上之房。若有佛在下。此处不得擅坐。坐即犯堕。上坐具十德。以德重故。初[追]晚学。犹宜谦谨。如不命坐。而辄坐者。得罪。十德者。有住处。无畏无烦恼。有知识辨才等。详如十诵律中○同尼绕塔问第八十七)。

    问。(比丘不得与妇人前后互随行。若)比丘旋塔。或比丘尼优婆夷随后从。有犯不。(塔或舍利牙发等。塔上供佛像在中。若能右旋。敬顺佛意。功德无量。四众人等。[盖]应绕之。然而比丘欲远。必须男众随之。故作此问)。

    答。若有优婆塞。不犯(梵语优婆塞。此云近事男。即男众也。有此随之。更有异众[盖]不犯戒。不然。被世讥谦。故当慎之。绕塔倡咒。具在日用○根菜可食问第八十八)。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